在五指山市,有这样一个家庭,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大爱,书写着医者仁心与文明家风的动人篇章。2025年5月23日,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七届全国文明家庭名单,于立丽家庭赫然在列。这份国家级荣誉,是对他们扎根山区、无私奉献的最高礼赞。
奔赴山海,让医者初心在山区生根
2013年初,已有28周身孕的于立丽,毅然踏上了海南五指山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。简陋的医疗设备、有限的医疗资源、艰苦的生活条件,没有吓退这对年轻的夫妻。十余年来,他们以医院为家,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医疗事业中。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,他们反复研究病例,从药品选择到治疗方案,每一个细节都精打细算,为患者量身定制经济有效的诊疗计划;为方便偏远村寨的腹透患者,他们不惧路途遥远,徒步翻山越岭,定期上门指导,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关怀。
逆行出征,以无畏担当诠释医者使命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席卷全国。为了履行自己作为医者的神圣使命,于立丽主动请缨,加入了首批援鄂医疗队。在抗疫前线,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,汗水湿透了衣衫,雾气模糊了护目镜,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。面对未知的风险和巨大的身心压力,她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与时间赛跑,与病魔抗争,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,并荣获“抗疫先锋”等多项表彰。
夫妻俩的仁术仁心,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尊敬,更成为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医院的医护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,大家齐心协力,为提升五指山市的医疗水平而努力奋斗。
深耕履职一线,彰显专业担当
作为民盟五指山市医疗卫生支部主委,于立丽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党派履职工作。针对五指山地区慢性病高发且管理滞后的现状,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,走访数十个村寨,访谈数百名患者与医护人员,撰写了《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》《关于在五指山市推广慢病管理数字疗法的建议》等提案。提案中,她系统分析了当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,提出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、治疗和随访流程,推动医疗资源下沉。该建议获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,被纳入地方医疗改革重点研讨议题。
此外,她积极参与盟内的社会服务活动,如参加“农村教育烛光行动”,利用休息时间走进五指山乡村教学点,为学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,普及疾病预防、急救技能等知识;发挥医学专业优势,开设医学科普小课堂。同时,她多次组织和参与医疗义诊活动,深入黎村苗寨,为行动不便的村民送医送药,切实将医疗关怀送到百姓家门口。她也因此获得了民盟海南省委会授予的“社会服务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传承家风,用爱与责任构筑文明港湾
在工作中,于立丽和熊建新是患者信赖的好医生;在生活中,他们是相濡以沫的伴侣,是慈爱明理的父母。如今,他们12岁的儿子,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,谦逊知礼、积极向上。家庭中,夫妻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,长辈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,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“仁心济世担使命,责任为家筑文明”,这句家训,不仅是他们家庭的精神支柱,更是他们传递给社会的正能量。2023年,全国妇女联合会曾授予于立丽一家全国“最美家庭”称号。
于立丽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,他们是海南医疗事业的坚守者,是文明家风的传承者,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者。他们的故事,如同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,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民盟五指山市委会供稿)